2022年度中国交通运输科技十大新闻揭晓(一 - 五)

2023-01-04 文章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浏览量:13823

   

image.png



一、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印发科技创新规划

  1月24日,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3月10日,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为统筹推进“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做出系统规划。

image.png

交通运输部网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交通运输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工程建成运营;部分交通装备世界领先,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船、特大型耙吸挖泥船等重大工程装备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等载运装备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智慧公路、智能航运、智能高铁、智慧民航、智能仓储配送等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安全技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在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领域认定了一批行业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层次不断优化,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快涌现。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科交协同”合作机制、交通运输技术创新联席会议机制等,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足,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仍是短板,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储备不够,科技创新体系仍有待完善,科技创新链条有待优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仍有待培育,国际科技合作有待加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空天信息、海洋极地等领域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加快突破核心基础软件、高端控制芯片、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持续提升交通运输自主创新能力。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支撑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任务,突破国家重大战略通道建设技术瓶颈,提升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智能化协同管控水平,构建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交通运输重大应用场景牵引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安全高效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等技术加速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支撑和引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等建设。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水上救助打捞、危化品运输应急处置等技术和装备研发,促进生物安全、医疗卫生等技术在交通运输研究应用,提高交通运输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重特大安全事故、重大疫情防控及紧急救助等事件中的保通保畅能力,提升综合交通应急保障技术水平。


新闻来源:

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kjs/202203/t20220325_3647752.html

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kjs/202204/t20220408_3650005.html


二、新型奥运版智能动车亮相 再创世界第一

  1月6日上午,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正式亮相。



image.png

中国日报网 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依托京张高铁智能“复兴号”运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该动车组编组8辆,外观采用“瑞雪迎春”涂装方案,以冰雪蓝为基调,配以飘舞的白色飘带,体现整体的动感状态;整体颜色中点缀若隐若现的雪花和运动元素,彰显冬奥主题。

在保持标准配置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智能服务、智能运维等功能的基础上,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增加智能行车功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控制等先进功能。

在科技智能方面,列车不仅具有自动驾驶功能,还融合动力电池及辅助驾驶技术,实现智能应急走行,开启世界先河;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配置千兆以太网,畅享全球互联网络。在绿色节能方面,列车采用轻量化技术、环保可降解材料、石墨烯空气净化装置、灰水再利用系统打造绿色低碳空间;采用仿生学车头方案,实现运行阻力减小7.9%,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为保障列车安全,全车设置2700余个监测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构建“车-空-地”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同时列车舒适私密的商务座椅,几案屏风的文化寓意,中国结的顶灯方案,随处可见的奥运元素和服务赛会设置彰显了列车的奥运和人文底蕴。


京张高铁是中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开通运营两年来,铁路部门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京张高铁运营管理工作,在满足沿线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新闻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257157080141201&wfr=spider&for=pc




三、变形金刚拎铁塔,建桥再添新利器

  9月2日,中交路建自主研发的“大吨位多功能智能化钢塔提升机”在目前世界最大跨径钢混组合索塔斜拉桥——佛山顺德大桥进行第一节钢塔节段安装;10月27日,中交路建独立研发的原创性技术“拱桥钢梁一体化多功能运架系统”完成了蓼子特大桥钢格梁单元的首节段安装。



image.png

筑龙路桥市政  9月2日,中交路建承建的佛山顺德大桥进行了第一节钢塔节段安装,完成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吨位多功能智能化钢塔提升机”的完美首秀!佛山顺德大桥全长2222.5米,为主跨626m的子母钢混塔混合梁斜拉桥,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钢混组合索塔斜拉桥。主塔采用H型塔柱,高塔高度204米,对应半跨跨径为403.5米。矮塔塔高151米,对应半跨跨径为222.5m,世界上主跨600m以上斜拉桥首次采用钢混组合塔身结构。


  高塔共分为64个节段进行吊装作业,标准节段为8米,单个节段最大重量达200吨;主塔设计有三道横梁,中、上横梁为钢结构,最大重量达482吨。


  钢塔为变截面设计,具有单节吊重大、起吊行程大、定位精度要求严的特点,对安装设备的性能、操控精度要求高。主塔处于容桂水道百余米外陆地上,无法采用大吨位浮吊吊装方案,200多米的吊高也让所有浮吊、履带吊力不从心。国内能满足200吨节段吊装需求的塔吊设备较少、档期紧、租金高,不利于工期和成本的管控。


  中交路建技术团队在福建栖云桥“独柱式钢斜塔自爬升钢塔提升机”的基础上,成功自主研发了大吨位多功能智能化钢塔提升机,该提升机是集合了钢塔节段安装、钢横梁整体提升、钢梁安装三个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提升机,“一机多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升机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对钢塔节段空中姿态、对接精度进行精准控制,有效保证了钢塔安装精度和质量。


  10月27日,中交路建独立研发的原创性技术“拱桥钢梁一体化多功能运架系统”完成了蓼子特大桥钢格梁单元的首节段安装。


  该系统采用200t负载行走拱上吊机进行钢梁整节段吊装,利用智能控制卷扬机牵引沿拱肋进行纵向移运,运架可以覆盖全拱肋范围,解决了山区钢梁运输道路和拼装场地受限的难题,在加快拱桥钢梁架设速度的同时降低了钢梁安装成本,是配合转体施工及其他非缆索吊工艺安装拱肋的拱桥钢梁安装最佳方法。


  钢梁在地面拼装场地对应的拱肋处利用拱上吊机将钢梁垂直起吊到一定高度后,然后在智能卷扬机的牵引下,拱上吊机负载沿拱肋上轨道向设计安装位置移动,期间经过了在最大斜度45度的拱肋上的爬升,到达拱顶,然后又沿拱肋向下,继续滑行至安装位置,整个运架过程,就仿佛钢梁在坐过山车。


  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拱肋横撑安装能力,以及拱肋后期运维、检修、吊杆更换的功能。


  影响该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大难题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拱上吊机在全拱肋范围内不能发生倾覆;其次,两侧拱肋轨道上的行走轮要同步,按照设计计算,两侧行走轮最大里程误差要控制在2厘米以内,否则就会造成行走轮卡轨;再次,承重横梁需要具备自动适应拱肋坡率的变化,在拱肋任何位置都能自动处于竖直面受弯的受力状态。为此,科研人员发挥中交路建桥梁施工工艺最全的技术和经验优势,集合全公司范围内具有各种专业技术经验的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对行走系统、起吊系统、承重系统、牵引系统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最终成功完成了这一创新性技术的研发。


  蓼子大桥拱肋地面拼装从2022年4月份开始,8月底进行了拱肋转体,预计12月底可以完成通车,8个多月即可完成250米拱桥上部全部结构的施工。相较于传统的缆索吊斜拉扣挂工艺来说,这个时间只够塔架的拼装、试吊和拆除时间。蓼子大桥的施工速度在同类型、同等规模桥梁施工中节省了近一半时间的安装工期,是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最好例证。


  拱桥钢梁利用拱上行走吊机一体化运架技术的研发,是在前期单拱肋复合式转体技术、多功能智能化钢塔提升系统等技术后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升“数字化建造”水平的有力举措。



新闻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2A4SMkSQSQ_rv-3kFDD2ig

https://mp.weixin.qq.com/s/3zZkHsp0dvT3QKcO2uj99g





四、国内首艘电动集装箱船起航

  10月10日,全国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轮首航,满载80个标箱货物,缓缓驶离太仓港码头,通过杨林塘、青杨港等航道,当天抵达苏州工业园区港码头。这标志着我省内河水运正式开启“纯电动时代”。



image.png

中国江苏网  “江远百合”号是零排放、零污染的新能源绿色船舶,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与江苏省港口集团联合推动,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于今年2月开工建造,8月8日下水。该船总长79.92米、船宽12.66米,航速17公里/小时,续航力可达220公里,采用更加环保的纯电池驱动、双推进电机,以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为能源载体,在艉部装配3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高箱大小的船舶动力电池集装箱,设计为“即插即拔”换电模式,沿途设置换(充)电站,单次换电仅需20分钟,建造等级达到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高等级——“绿色船舶3”标准,为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优选项。


  “江远百合”轮项目由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港口集团联合推进,船体建造施工、船舶检验、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总装集成、产品认证等工作全部由江苏省内相关单位完成。该轮正式投入运营,将为我省船舶相关产学研用等单位积累丰富经验。江苏交通运输部门将联合省有关部门,从船舶检验、岸线审批、引航服务、交通组织等诸多方面,全力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推动提升全省船舶产业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闻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370583301404096&wfr=spider&for=


五、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完成改装

  11月15日,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改造的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轮在广州南沙完工交付。

image.png



中新网  改造后的“海洋石油301”轮将成为载运LNG(液化天然气)兼有LNG加注功能的LNG运输加注船,可以为靠泊在中国沿海港口的大型LNG燃料动力船舶提供船对船的燃料加注服务。此次改装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厂实施完成。


  “海洋石油301”轮船总长184.7米,型宽28.1米,可装载30000立方米LNG,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艘LNG运输船。该船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国沿海LNG接收站之间的LNG二程转运,兼顾国际间的LNG短程运输。


  据介绍,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新造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使用LNG可以降低近25%的碳排放量,目前LNG已经成为替代燃油作为船用燃料的首选,因此给以LNG作为动力的船舶提供LNG加注服务,是助推LNG燃料船舶发展的重要基础。


  LNG加注是燃料水上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目前LNG燃料水上加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槽车加注、岸站加注、趸船加注、加注船加注。LNG加注船更适用于大宗加注,技术上可实现在船舶装卸货过程中同步进行加注作业,对繁忙港口、大型船舶无须进港即可完成燃料补给。&amp

Copyright (c) 2013 www.c-it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京ICP备18004720号
技术支持:中企崛起